暴降20℃!杭州街头上新神器!
暴降20℃!杭州街头上新神器!
暴降20℃!杭州街头上新神器!潮新闻客户端(kèhùduān) 记者 段罗君/文 通讯员 里尔/摄
“倏忽温风至(zhì),因循小暑来。”元稹笔下的小暑本该是荷风送香的诗意(shīyì)模样,可眼下(yǎnxià)的风里却裹着灼人(rén)的热浪——西湖里的荷叶被晒得打了卷,窗外的蝉鸣密得像要织成网,连拂面的风都带着桑拿天的湿热。坐在屋里不动,汗水也会顺着背往下爬,这大概就是此刻杭州人共同的感受吧(ba)。
大家似乎都有同感,杭州的高温(gāowēn)季(jì)是不是来得越来越(yuèláiyuè)早,越来越猛了?更不免让人担心,杭州的高温会像去年一样甚至更热吗,会出现40℃左右的极端气温吗?
本期谈个天,我们来聊聊小暑节气,解答(jiědá)下大家心中的疑问。
高温“早发(zǎofā)猛涨”极端高温成为新常态
古人认为,小暑就是小热的(de)意思,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等到了大暑(dàshǔ)节气,天气才会大热。
然而,眼下,受副热带高压强势“控场”,我国中东部(zhōngdōngbù)正在经历今年以来(jīnniányǐlái)最强高温过程。7月2日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(liánhé)中国气象局还发布了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。
今年杭城的高温(gāowēn),带着十足“爆发力”。大家似乎都有同感(tónggǎn),杭城的高温季是不是来得越来越早,越来越猛了?
今年杭城首个高温(gāowēn)日出现在6月6日(35.1℃),截至7月6日,高温日数已达(yǐdá)15天,且从6月26日起(rìqǐ)连续11天高温“不打烊”,其间甚至连续5天最高(zuìgāo)气温(qìwēn)突破38.0℃,刷新今年气温的新高。对比被称为杭州“史上最热(zuìrè)夏天”的2024年,去年5月26日首现35.5℃高温后,直至7月1日都没再现高温;而今年同期高温日数已达10个,整整多出9天。
不仅(bùjǐn)来得猛,也更早了。浙江省气候中心(zhōngxīn)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说:“通过杭州历年高温(gāowēn)首日(shǒurì)出现的时间分析,高温出现时间明显提前了。1951年-2025年平均6月19日,近10年以来平均提前10-20天。”
这(zhè)股“早发猛涨”的暑热(shǔrè)并非杭城独有。中国天气(tiānqì)网统计显示,截至6月24日,全国超7成省会级城市已(yǐ)迎来高温天气,且绝大多数提前报到。今年(nián)(nián)并非个例,高温提前报到正在成为一种趋势。中国天气网对比1961年至1990年和1991年至2020年数据发现,后30年间,我国中东部大部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都有不同(bùtóng)程度的提前;从近60年气温数据发现,不少城市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多的趋势。
不仅如此,全国范围内的高温(gāowēn)极值逐年刷新。气象学家(qìxiàngxuéjiā)们早已达成共识:极端高温已成为“新常态”。
只要副高位置偏北杭州不可能有(yǒu)持续极端高温
杭州的高温会像去年一样甚至(shènzhì)更热吗(ma)?会出现40℃左右的极端气温吗?
大家其实不必过于担忧。杭州市气象台解释:对比今年7月4日(rì)与去年同期(qùniántóngqī)7月4日的天气形势图可见,今年的副热带高压位置比去年偏北(piānběi)了约500公里。
从副高的影响来看,它一旦明显偏北,对杭州(hángzhōu)而言是个利好消息——持续极端高温很难出现。因为副高本是制造高温的“主力”,当它北移后,杭州处于(chǔyú)其(qí)底部位置,高空和(hé)低空都会盛行(shèngxíng)偏东气流。这种气流堪称高温的“克星”,既能抑制气温快速上升,又会带来较多水汽,使得午后雷阵雨明显增多,进一步减弱高温。
副高偏北,还会让西北太平洋上与台风相关的(de)天气系统(如台风、东风波(fēngbō)、热带云团等)明显增多,这些系统往往(wǎngwǎng)影响东海区域,因此杭州今年不太可能重现去年那种持续两个月的晴热高温。
不过,副(fù)热带(fùrèdài)高压位置的(de)异常也让天气(tiānqì)有点(yǒudiǎn)“乱套”。比如北京前几天就迎来了潮湿闷热的天气,颇有“回南天”的黏腻感,甚至带出江南梅雨般的湿润。这正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北抬,引导着闷热潮湿的夏季风向北输送了充足水汽;而处于副高外围的北京,恰好遇上低层水汽充沛、雨水频繁、湿度攀升的气象条件。
如此看来,虽然南方今夏(jīnxià)高温势头可能减弱,但由于副高位置严重偏北(piānběi),北方今年夏天反而可能更热,且(qiě)高温来得早、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。
本周打算去北方游玩(yóuwán)的小伙伴们可得注意了,那里的天气会比杭州更热,防暑降温不能(bùnéng)松懈。
台风送来清凉今天起(qǐ)降温明显
持续高温中,浙江终于等来一个(yígè)凉爽消息:今年第(dì)4号台风“丹娜丝”正朝着浙江而来,将为杭州送来难得的清凉。
7月5日台风“丹娜丝”生成,杭州市气象台预计,“丹娜丝”将以每小时10-15公里的速度向东北转北偏东方向移动,强度还会(háihuì)有所加强。今天(jīntiān)早晨,它将自南向(nánxiàng)北穿过台湾海峡,也可能擦过或登陆(dēnglù)台湾岛西部一带沿海(yánhǎi);上午移入东海西南部海面后,会逐渐向浙闽沿海靠近,最大可能于8日下午(xiàwǔ)到夜里在浙江中南部至福建北部一带沿海登陆。
不过,副高的位置让“丹娜丝”的路径走向多了几分不确定性,但可以肯定的是,台风会(huì)给浙江沿海带来明显风雨影响(yǐngxiǎng)。
杭州市气象台预计(yùjì),台风对杭州的主要(zhǔyào)影响时段为今天(7日)下午到9日下午。
今天下午开始,台风(táifēng)外围水汽影响到杭州(hángzhōu)地区,会有(yǒu)较大的雷阵雨天气,降雨分布不均匀(jūnyún),8日台风登陆后会带来明显的风雨,但总体影响是“雨”大于“风”。预计今天后半夜到明天杭州全市有中到大阵雨或雷雨,其中萧山南部(nánbù)、富阳东部、桐庐东部、淳安和建德南部等地局部有暴雨(bàoyǔ),雷雨时局地伴有6~8级大风;8日夜里到9日最大偏北风平原地区6~8级,山区和江湖水面7~9级。
今天上午,杭州已经受到(shòudào)台风外围(wàiwéi)环流的影响,东风(dōngfēng)渐起。在偏东风的作用下,今天最高气温35℃左右,甚至有可能更低。明天杭州风雨相伴,最高气温30℃出头,甚至可能跌破30℃。
到了9日至10日,杭州最高(zuìgāo)气温维持在33℃左右,高温天气暂时退场。虽说距离真正(zhēnzhèng)的“凉爽”还有一定距离,但至少杭城市民不用再忍受“出门五分钟,流汗两小时”的酷热煎熬(jiānáo)了。
古人如何对付(duìfù)暑热清代就有“空调”了
随着台风带来降温,暑热暂歇时,不妨品一品小暑的应季滋味——饮食里藏(cáng)着古人应对盛夏(shèngxià)的清凉巧思。
民间小暑除了吃饺子、炒面,还有吃藕(ǒu)的(de)习俗,杭州人常见的做法莫过于“桂花糖藕”,粉糯(nuò)的米裹着清甜的藕香,暑气似乎也消散了几分。
而(ér)在临安的(de)(de)山乡,“六月霜(shuāng)”是刻在骨子里的消暑记忆。初尝带点草木的微苦,咽下去却有甘草般的清甜漫上来,像山风拂过喉间。六月霜又名“刘寄奴”,总长在石缝边、竹林缘,青叶绿梗间缀着细碎白花,远远望去,倒真像六月天(liùyuètiān)里落了一层薄霜。新晒的六月霜泡来喝,清清爽爽带着草木气,存放上一年则是另一番滋味,醇厚绵长。
像今年这么热,搁(gē)在古代可怎么过?其实,古人对付暑热(shǔrè)的巧思,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妙。
清代的木质冰箱堪称“古代(gǔdài)版空调”,多用红木、花梨木等材料制成(zhìchéng),采用铅或锡为里,造型与现在的冰箱相似,分为上下两层,上层为冷冻,下层为保鲜,夏日将冰块放入箱内,瓜果、饮料等食物放在冰上冰镇。箱盖镂空的排(pái)气孔漫出丝丝凉气,连空气都带着冰润的甜(tián)。
古人还发明了多款网红小冷饮。唐朝时,人们会制作冷陶食物来解暑,将做好的(de)面食或米饭等,放入冷水(shuǐ)中浸泡降温,食用时清爽可口。在酷爱冷饮的宋朝,冷饮市场更是(gèngshì)热闹。街头的“冰品摊”比(bǐ)现在的奶茶店还要热闹,“冰雪冷元子(yuánzi)”和“冰酪(bīnglào)”更是夏日爆款,由牛奶、水果、冰块等制成,香甜冰爽——这大概就是宋朝版的“冰淇淋”。当时,街头还有各种(gèzhǒng)香饮子售卖,如甘豆汤、豆儿水、香薷饮等,这些饮品大多(dàduō)由草药或豆类熬制而成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暑解渴的功效。
这些藏在器物与饮食里的智慧,至今读来是否(shìfǒu)仍觉得清凉?

潮新闻客户端(kèhùduān) 记者 段罗君/文 通讯员 里尔/摄
“倏忽温风至(zhì),因循小暑来。”元稹笔下的小暑本该是荷风送香的诗意(shīyì)模样,可眼下(yǎnxià)的风里却裹着灼人(rén)的热浪——西湖里的荷叶被晒得打了卷,窗外的蝉鸣密得像要织成网,连拂面的风都带着桑拿天的湿热。坐在屋里不动,汗水也会顺着背往下爬,这大概就是此刻杭州人共同的感受吧(ba)。
大家似乎都有同感,杭州的高温(gāowēn)季(jì)是不是来得越来越(yuèláiyuè)早,越来越猛了?更不免让人担心,杭州的高温会像去年一样甚至更热吗,会出现40℃左右的极端气温吗?
本期谈个天,我们来聊聊小暑节气,解答(jiědá)下大家心中的疑问。


高温“早发(zǎofā)猛涨”极端高温成为新常态
古人认为,小暑就是小热的(de)意思,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等到了大暑(dàshǔ)节气,天气才会大热。
然而,眼下,受副热带高压强势“控场”,我国中东部(zhōngdōngbù)正在经历今年以来(jīnniányǐlái)最强高温过程。7月2日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(liánhé)中国气象局还发布了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。
今年杭城的高温(gāowēn),带着十足“爆发力”。大家似乎都有同感(tónggǎn),杭城的高温季是不是来得越来越早,越来越猛了?
今年杭城首个高温(gāowēn)日出现在6月6日(35.1℃),截至7月6日,高温日数已达(yǐdá)15天,且从6月26日起(rìqǐ)连续11天高温“不打烊”,其间甚至连续5天最高(zuìgāo)气温(qìwēn)突破38.0℃,刷新今年气温的新高。对比被称为杭州“史上最热(zuìrè)夏天”的2024年,去年5月26日首现35.5℃高温后,直至7月1日都没再现高温;而今年同期高温日数已达10个,整整多出9天。
不仅(bùjǐn)来得猛,也更早了。浙江省气候中心(zhōngxīn)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说:“通过杭州历年高温(gāowēn)首日(shǒurì)出现的时间分析,高温出现时间明显提前了。1951年-2025年平均6月19日,近10年以来平均提前10-20天。”
这(zhè)股“早发猛涨”的暑热(shǔrè)并非杭城独有。中国天气(tiānqì)网统计显示,截至6月24日,全国超7成省会级城市已(yǐ)迎来高温天气,且绝大多数提前报到。今年(nián)(nián)并非个例,高温提前报到正在成为一种趋势。中国天气网对比1961年至1990年和1991年至2020年数据发现,后30年间,我国中东部大部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都有不同(bùtóng)程度的提前;从近60年气温数据发现,不少城市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多的趋势。
不仅如此,全国范围内的高温(gāowēn)极值逐年刷新。气象学家(qìxiàngxuéjiā)们早已达成共识:极端高温已成为“新常态”。


只要副高位置偏北杭州不可能有(yǒu)持续极端高温
杭州的高温会像去年一样甚至(shènzhì)更热吗(ma)?会出现40℃左右的极端气温吗?
大家其实不必过于担忧。杭州市气象台解释:对比今年7月4日(rì)与去年同期(qùniántóngqī)7月4日的天气形势图可见,今年的副热带高压位置比去年偏北(piānběi)了约500公里。
从副高的影响来看,它一旦明显偏北,对杭州(hángzhōu)而言是个利好消息——持续极端高温很难出现。因为副高本是制造高温的“主力”,当它北移后,杭州处于(chǔyú)其(qí)底部位置,高空和(hé)低空都会盛行(shèngxíng)偏东气流。这种气流堪称高温的“克星”,既能抑制气温快速上升,又会带来较多水汽,使得午后雷阵雨明显增多,进一步减弱高温。
副高偏北,还会让西北太平洋上与台风相关的(de)天气系统(如台风、东风波(fēngbō)、热带云团等)明显增多,这些系统往往(wǎngwǎng)影响东海区域,因此杭州今年不太可能重现去年那种持续两个月的晴热高温。
不过,副(fù)热带(fùrèdài)高压位置的(de)异常也让天气(tiānqì)有点(yǒudiǎn)“乱套”。比如北京前几天就迎来了潮湿闷热的天气,颇有“回南天”的黏腻感,甚至带出江南梅雨般的湿润。这正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北抬,引导着闷热潮湿的夏季风向北输送了充足水汽;而处于副高外围的北京,恰好遇上低层水汽充沛、雨水频繁、湿度攀升的气象条件。
如此看来,虽然南方今夏(jīnxià)高温势头可能减弱,但由于副高位置严重偏北(piānběi),北方今年夏天反而可能更热,且(qiě)高温来得早、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。
本周打算去北方游玩(yóuwán)的小伙伴们可得注意了,那里的天气会比杭州更热,防暑降温不能(bùnéng)松懈。

台风送来清凉今天起(qǐ)降温明显
持续高温中,浙江终于等来一个(yígè)凉爽消息:今年第(dì)4号台风“丹娜丝”正朝着浙江而来,将为杭州送来难得的清凉。
7月5日台风“丹娜丝”生成,杭州市气象台预计,“丹娜丝”将以每小时10-15公里的速度向东北转北偏东方向移动,强度还会(háihuì)有所加强。今天(jīntiān)早晨,它将自南向(nánxiàng)北穿过台湾海峡,也可能擦过或登陆(dēnglù)台湾岛西部一带沿海(yánhǎi);上午移入东海西南部海面后,会逐渐向浙闽沿海靠近,最大可能于8日下午(xiàwǔ)到夜里在浙江中南部至福建北部一带沿海登陆。
不过,副高的位置让“丹娜丝”的路径走向多了几分不确定性,但可以肯定的是,台风会(huì)给浙江沿海带来明显风雨影响(yǐngxiǎng)。
杭州市气象台预计(yùjì),台风对杭州的主要(zhǔyào)影响时段为今天(7日)下午到9日下午。
今天下午开始,台风(táifēng)外围水汽影响到杭州(hángzhōu)地区,会有(yǒu)较大的雷阵雨天气,降雨分布不均匀(jūnyún),8日台风登陆后会带来明显的风雨,但总体影响是“雨”大于“风”。预计今天后半夜到明天杭州全市有中到大阵雨或雷雨,其中萧山南部(nánbù)、富阳东部、桐庐东部、淳安和建德南部等地局部有暴雨(bàoyǔ),雷雨时局地伴有6~8级大风;8日夜里到9日最大偏北风平原地区6~8级,山区和江湖水面7~9级。
今天上午,杭州已经受到(shòudào)台风外围(wàiwéi)环流的影响,东风(dōngfēng)渐起。在偏东风的作用下,今天最高气温35℃左右,甚至有可能更低。明天杭州风雨相伴,最高气温30℃出头,甚至可能跌破30℃。
到了9日至10日,杭州最高(zuìgāo)气温维持在33℃左右,高温天气暂时退场。虽说距离真正(zhēnzhèng)的“凉爽”还有一定距离,但至少杭城市民不用再忍受“出门五分钟,流汗两小时”的酷热煎熬(jiānáo)了。

古人如何对付(duìfù)暑热清代就有“空调”了
随着台风带来降温,暑热暂歇时,不妨品一品小暑的应季滋味——饮食里藏(cáng)着古人应对盛夏(shèngxià)的清凉巧思。
民间小暑除了吃饺子、炒面,还有吃藕(ǒu)的(de)习俗,杭州人常见的做法莫过于“桂花糖藕”,粉糯(nuò)的米裹着清甜的藕香,暑气似乎也消散了几分。
而(ér)在临安的(de)(de)山乡,“六月霜(shuāng)”是刻在骨子里的消暑记忆。初尝带点草木的微苦,咽下去却有甘草般的清甜漫上来,像山风拂过喉间。六月霜又名“刘寄奴”,总长在石缝边、竹林缘,青叶绿梗间缀着细碎白花,远远望去,倒真像六月天(liùyuètiān)里落了一层薄霜。新晒的六月霜泡来喝,清清爽爽带着草木气,存放上一年则是另一番滋味,醇厚绵长。
像今年这么热,搁(gē)在古代可怎么过?其实,古人对付暑热(shǔrè)的巧思,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妙。
清代的木质冰箱堪称“古代(gǔdài)版空调”,多用红木、花梨木等材料制成(zhìchéng),采用铅或锡为里,造型与现在的冰箱相似,分为上下两层,上层为冷冻,下层为保鲜,夏日将冰块放入箱内,瓜果、饮料等食物放在冰上冰镇。箱盖镂空的排(pái)气孔漫出丝丝凉气,连空气都带着冰润的甜(tián)。
古人还发明了多款网红小冷饮。唐朝时,人们会制作冷陶食物来解暑,将做好的(de)面食或米饭等,放入冷水(shuǐ)中浸泡降温,食用时清爽可口。在酷爱冷饮的宋朝,冷饮市场更是(gèngshì)热闹。街头的“冰品摊”比(bǐ)现在的奶茶店还要热闹,“冰雪冷元子(yuánzi)”和“冰酪(bīnglào)”更是夏日爆款,由牛奶、水果、冰块等制成,香甜冰爽——这大概就是宋朝版的“冰淇淋”。当时,街头还有各种(gèzhǒng)香饮子售卖,如甘豆汤、豆儿水、香薷饮等,这些饮品大多(dàduō)由草药或豆类熬制而成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暑解渴的功效。
这些藏在器物与饮食里的智慧,至今读来是否(shìfǒu)仍觉得清凉?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